昨天看到一个帖子问了个问题,“低分局辅助是否不重要”。帖主分享他自己的经历,作为辅助玩家,曾经积极参与对抗,发现效果不好,胜率很低,转而抽身事外,随便混混,结果胜率却变高了,于是设此一问。
我也有过相似的经验,所以理解他的感受。当你一板一眼的模仿辅助高手的做派,努力去尝试带节奏,发现付出收获完全不成正比,吃力不讨好,反而跳出条条框框,随心所欲,做一些离经叛道,不合主流的事情,反倒事半功倍,轻松拿下。
这种事情发生多了,就会怀疑一些东西,想找更合适的理论描述这个现象。
经过分析,我觉得,玩家普遍对辅助有一些误解。
这种误解来源于辅助的字面意思,辅助别人。这往往让我们联想到奶妈,buff机,光环怪这类帮助别的角色战斗的角色。这些事情有其价值,但是不能脱离真正的战斗角色存在,相对来说,地位就要低一些。
但是对于DOTA,我们所说的辅助位置,是指12345里的45。45跟123的区别,是45没有属于自己的一条兵线,前期没有稳定的收入,导致他们的起点低,靠做小伏低,捧核心吃肉,自己分汤。这种行为看起来,就像是跟在核心身旁鞍前马后效劳的辅助,所以我们用这个词来形容。
故而两者其实不是同一回事。但是也有点关联。
比如亚巴顿这位英雄,1技能奶,2技能盾+驱散,大招抗伤害,天然就是当狗腿子的料。你永远的围在大哥身旁,就是走在正确的道路上。两个身份完美契合。
而另一位英雄,天怒法师,一身的输出技能,不属于字面意思的辅助。不过实战里面,他主要在4、5号位上出场,在战斗中贡献大量的输出。
所以怎么看待这个情况,我觉得要换一个角度。
DOTA是一场围绕推塔的拉锯战,而拉锯的焦点是团战。团战的内容是双方英雄下场丢技能,具体抽象为「切入」「控制」「爆发」。
参与到团战中,提供切入、控制、爆发的角色,属于是一线战斗角色。而除此之外在战场上的角色,是二线支援角色。
而在团战之外,还有带线,偷塔,刷钱养A的角色,这些是敌后战线的角色。
真正意义上的辅助,是在二线支援和敌后战线上活动的。
回到具体方法论。为什么玩DOTA可以划。因为你不参与一线战斗,犯错的机会就很少。二线支援也不参加,甚至都没有机会犯错。
有人想,这样你不是没用了么?但因为DOTA有经济的存在,经济可以转换成切控爆。比如PA如果同期多3500块,就是一把暗灭,输出,钱多2850,就是一把晕锤,提供1秒控制。核心有钱,不需要拐,也可以提升。所以当你作为二线角色时,你把大哥服务好,给他拉野让线,替他殿后,提升的经济,就是你的价值。只是在别人的身上而已,但效用是相似的。
这种有个好处,避免了两人配合的损耗。比如说莱恩作为辅助可以出3.5秒控,但是前提你得跟核心紧密配合,你先跳过去控了3秒,大哥才姗姗来迟,只能打0。5秒伤害。那还不如把你这个角色删了,换成一把羊刀給大哥自己放combo。
至于参与一线战斗的辅助,是DOTA最难的一个位置。因为没钱又要把活干好,其实是矛盾的。所以Fy Xinq,这些4号位玩家。他们喜欢抢人头脏兵线,因为他们是一线出生入死的,一分钱的提升都很宝贵。他们曾经厉害的时候,吃了钱打出了大作用,就很牛逼。不厉害了,吃了资源办不成事,看着也就不太行了。
一线战斗的辅助,是玩家玩的最多的,究其原因,他有参与战斗,所以有战斗的快感。而不参与战斗的,肯定没有战斗的快感。
总而言之,只是上分,不考虑游戏体验,那就尽量不要参与直接的切控爆交换。把对线练好,然后做一个真正的辅助,看别人表演。
发表回复